我身边的一些朋友都在纠结:"重疾险太贵了国内配资平台排名,一年好几千甚至上万,交 30 年就是三十来万,感觉不如把钱攥在手里踏实。" 先别急着下结论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清楚 ——为什么说重疾险是普通人最该买的保险?
一、先问自己 3 个扎心问题:你真的能承担风险吗?
很多人觉得 "我年轻 / 身体好 / 有存款",但风险从来不会挑时间。建议用这 3 个问题做「风险自担能力测试」:
银行有没有50 万以上活期存款?(应对突发治疗 + 康复期开销)
就算3-5 年不工作,房贷车贷 / 孩子学费 / 老人赡养费能照常支付吗?
有没有被动收入来源?比如房租、理财收益能覆盖生活基本开支吗?
划重点:如果 3 个问题有任何一个 "不能",重疾险就是刚需中的刚需。它不是消费,而是用每年几千块,买一份 "收入中断也能维持生活" 的底气。
展开剩余77%二、重疾险一定要交完才能赔付?很多人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,看懂杠杆率你就明白了!
很多人误以为 "要交完保费才能理赔",大错特错!举个真实案例:
一位30 岁的先生买了 50 万保额重疾险,年交保费 8000 元,交 30 年
第 2 年刚过等待期,确诊癌症,直接获赔 50 万
后续 28 年保费全免,保障继续有效
这相当于用1.6 万保费撬动 50 万保额,杠杆率高达 31 倍!而且重疾险的核心价值,是覆盖人生最 "脆弱" 的阶段:
30-50 岁:上有老下有小,房贷没还完,孩子教育金没攒够
一旦病倒:收入中断国内配资平台排名,但房贷要还、孩子要养、老人要照顾
这时候的 50 万理赔金,可能比退休后拿 100 万都管用!
反过来说:如果 60 岁后才出险,那时孩子独立了、房贷还清了,就算没有理赔金,你也大概率攒够了养老钱。所以别总想着 "我要活到 80 岁才能赚回保费",我们买保险是为了对冲人生关键期的风险,不是跟保险公司 "赌寿命"。
三、重疾险真的只赔付保额吗?
算笔总账,很多人算保费时只会 "总保费 vs 保额",却忽略了重疾险的「阶梯式赔付」设计。以某热销产品为例:
保障责任 赔付比例 最多赔付次数 累计保额
轻症 30% 3 次 45 万
中症 60% 3 次 90 万
重疾 100% 2 次 100 万
总计 - - 235 万
再加上:
部分产品有 "60 岁前额外赔 50%",相当于重疾保额变 75 万
确诊轻症 / 中症后,豁免后续所有保费
带身故责任的产品,即使没生病,身故也能赔保额
举个极端例子:如果一个人先得 3 次轻症,再得 3 次中症,最后得 2 次重疾,累计能赔 235 万!当然,没人希望触发这么多理赔,但这说明重疾险的「潜在杠杆」远高于表面保费。
四、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很值钱
你给 消费掉10 万的车买保险,每年花 3000 元不心疼;但给自己这个 "年赚 10 万的赚钱机器" 买保险,每年 5000 元却嫌贵?这其实是认知误区:
车是贬值资产:越开越便宜,车险保费是纯消费
人是增值资产: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年薪 10 万,40 岁可能涨到 20 万,重疾险是用每年 5% -10%的收入,锁定 95% 的未来收入安全(万一病倒,理赔金能弥补收入损失)
再对比医疗险:
医疗险每年几百块,看似便宜,但:
是短期险,可能停售 / 涨价 / 拒保
只报销医疗费,不赔误工费、护理费、康复费
80 岁时保费可能涨到每年 5000 元,且不保证续保,还要除外既往症甚至身体状况不能买医疗险了的大有人在。
重疾险:
保终身,价格锁定 30 年不变
带身故责任的产品,保费不会 "打水漂",早晚能赔到。我给我的好朋友兼客户常讲大实话:“人早晚要走,这笔钱早晚要回来,给到你的孩子”。
写在最后:价格焦虑的本质,是对风险的低估
有人说:"我存钱应急不行吗?" 假设每年存 1 万,存 20 年有 20 万,但这 20 年里只要有一年突发重疾,存款就会前功尽弃。而重疾险用每年 5000 元,从过了等待期就有 50 万保障,这才是真正的 "风险前置"。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买重疾险不是 "花掉一笔钱"国内配资平台排名,而是 "用今天可控的支出,换未来不可控的风险兜底"。当你算清这笔账,就会明白:贵的从来不是保费,而是 "因病返贫" 的代价。
发布于:湖南省广盛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